鋁瓦廠家解說關(guān)于寺院的名詞各種不同叫法;現(xiàn)就寺、廟、觀、剎、庵、祠、宮、殿這些建筑具體做詳細(xì)介紹:
俗話說,“跑得了和尚,跑不了廟”,但和尚真的住在廟里嗎?中國古代的建筑名稱各有不同,每個字其實(shí)都有不同的含義。
1.廟和祠
廟在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。比如“太廟”,便是帝王的祖廟。,
古代的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“家廟” ——即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,也稱為“宗祠”。比如山西太原的“晉祠”,就是供奉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的祠堂。
晉祠
因此,作為祭祖或供祀前代賢哲的建筑,“祠”與“廟”在意義上是相同的。相對來說,廟的級別更高一點(diǎn)。
我國兩大最著名的古廟,一是山東曲阜的孔子廟,即“文廟”;一為山西解州的關(guān)帝廟,即“武廟”。
孔廟
關(guān)廟
此外,廟在古代又作為敬神之用的,比如“土地廟”、“城隍廟”。
由此看來,和尚并不住在廟里。
2.寺和剎、庵
寺,本是官署的米納茲。比如“大理寺”、“太常寺”。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(jī)關(guān),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。
相傳東漢明帝時,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(jīng)東來,最初住在洛陽“鴻臚寺”。后來鴻臚寺加以改建,取名“白馬寺”。于是“寺”逐漸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。梵語中,“寺”叫“僧伽藍(lán)摩”,簡稱“伽藍(lán)”,意思是“僧眾所住的園林”。比如,北朝時期的《洛陽伽藍(lán)記》便是一部佛教史籍。
白馬寺
剎, 梵語“剎多羅”的簡稱,原為佛祖墓頂之傘蓋,代指寺廟佛塔。而佛經(jīng)有言,佛土有七寶莊嚴(yán),因此寶剎常用作寺院的代稱。
佛教建筑還有“佛龕”、“佛圖”、“檀林”、“叢林”等,均是僧侶居住的地方。
“庵”也是一種寺。不過規(guī)模較小,且一般多指尼姑(比丘尼),即出家的女子居住的地方。
水月庵
但“庵”也不是只有尼姑才能住,比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中有一句話:“這庵是十萬的香火,只得一個和尚住!八,也有和尚住的庵,只不過和尚住的一般都成為“寺”而已。
3.觀和宮
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,其建筑稱“觀”。比如北京的“白云觀”、蘇州的“玄妙觀”等。
白云觀
“宮”,本是房屋的通稱,秦漢以后除專指帝王的房舍外,后來也稱宗廟、佛寺及道觀。至唐以后“宮”則特指道教的廟宇。
佛寺與道觀,自此并稱。
4.殿和宮
“殿”,本來泛指高大的房屋,后專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建筑。
一般來說,宮由殿組成,如果以我們現(xiàn)在的房子來比喻,殿大約相當(dāng)于客廳,而宮則是整個房子。
比如故宮有“太和殿”,少林寺有“大雄寶殿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