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見的中國古建筑屋頂樣式依尊卑不同共分七個等級(其中廡殿頂最早,約出現(xiàn)于先秦時期。)其等級大小依次為:重檐廡殿頂>重檐歇山頂>重檐攢尖頂>單檐廡殿頂>單檐歇山頂>單檐攢尖頂>懸山頂>硬山頂>盝頂。
中國古建筑基本由以下幾部分構(gòu)成:
①臺基
大致分四個等級:普通基座(用于小式建筑,民居等)、較高級基座(用于大式建筑或?qū)m殿中的次要建筑)、更高級基座(又稱“須彌座”通常用于宮殿或高級寺廟中的主要殿堂建筑)、最高級基座(只用于皇宮中的最高級建筑和重要廟宇的主要建筑)
②柱、枋、梁、檁、椽、山墻等用于各類支撐連接與隔斷
③斗拱
是在立柱和橫梁交界處從柱頂上層層疊加探出的一種支承構(gòu)件,僅限于宮殿及寺廟使用斗拱層數(shù)與建筑物等級相關(guān);
④屋頂
常見的屋頂樣式依尊卑不同共分七個等級(其中廡殿頂最早,約出現(xiàn)于先秦時期。)
第一級:重檐廡殿頂,用于重要的佛殿、皇宮的主殿,象征尊貴;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。
廡殿頂又叫四阿頂,是“四出水”的五脊四坡式,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共五脊組成,因此又稱五脊殿。又叫五脊殿。這種殿頂構(gòu)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,面寬大于進(jìn)深,前后兩坡相交處是正脊,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,分別交于正脊的一端。
重檐廡殿頂,是在廡殿頂之下,又有短檐,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,共九脊。故宮中的太和殿是皇帝活動的中心,占據(jù)著紫禁城最重要的部位,用的就是重檐廡殿屋頂。
第二級:重檐歇山頂,用于常見于宮殿、園林、壇廟式建筑;
歇山頂也叫九脊殿,除正脊、垂脊外,還有四條戧脊。正脊的前后兩坡是整坡,左右兩坡是半坡。重檐歇山頂?shù)牡诙芘c廡殿頂?shù)牡诙芑鞠嗤。整座建筑物造型富麗堂皇?br />
第三級:單檐廡殿頂,用于重要的建筑;
第四級:單檐歇山頂,用于重要的建筑;
第五級:懸山頂,用于民居、神庫(神庫,倉庫名。清代工部制造庫下屬單位之一)
懸山頂?shù)燃壣系陀趶T殿頂和歇山頂,僅高于硬山頂,只用于民間建筑,是建筑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。懸山有一條正脊,四條垂脊。其特征是:各條桁或檁不像硬山那樣封在兩端的山墻面中。而是直接伸到山墻以外,以支托懸挑于外的屋面部分。也就是說懸山建筑不僅有前后檐,而且兩端還有與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。于是其兩山部分便處于懸空狀態(tài),因此得名。
第六級:硬山頂,即硬山式屋頂,是中國傳統(tǒng)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。等級最低,根據(jù)清朝規(guī)定,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頂或硬山頂。
房屋的兩側(cè)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。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后兩面坡,左右兩面山墻或與屋面平齊,或高出屋面。高出的山墻稱封火山墻,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(zāi)發(fā)生時,火勢順房蔓延。然而從外形看也頗具風(fēng)格。
硬山頂
第七級:卷棚頂,多用于民間建筑。
卷棚式屋頂,又稱元寶頂,是古代中國建筑的一種屋頂樣式。為雙坡屋頂,兩坡相交處不作大脊,由瓦壟直接卷過屋面成弧形的曲面,卷棚頂整體外貌與硬山、懸山一樣,唯一的區(qū)別是沒有明顯的正脊,屋面前坡與脊部呈弧形滾向后坡,頗具一種曲線所獨有的陰柔之美。根據(jù)左右山墻的懸山式和硬山式不同,卷棚頂可分為懸山卷棚、硬山卷棚、歇山式卷棚。
無等級:攢尖頂,用于亭臺樓閣等;盝頂及平頂?shù)绕渌蓓斝问健?br />
攢尖頂是指建筑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,形成尖頂,這種建筑叫攢尖建筑。攢尖頂?shù)拇辜购托泵娑嘞騼?nèi)凹或成平面,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內(nèi)凹,則為盔頂。(盔頂是古代中國建筑的屋頂樣式之一,其特征是沒有正脊,各垂脊交會于屋頂正中,即寶頂。在這一點上,盔頂和攢尖頂相同,所不同的是,盔頂?shù)男逼潞痛辜股习氩肯蛲馔梗掳氩肯騼?nèi)凹,斷面如弓,呈頭盔狀?敹嘤糜诒、亭等禮儀性建筑)
盝頂是中國古代傳統(tǒng)建筑的一種屋頂樣式,頂部有四個正脊圍成為平頂,下接廡殿頂。盝頂梁結(jié)構(gòu)多用四柱,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,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。頂部是平頂?shù)奈蓓斔闹芗由弦蝗ν忾。盝頂在金、元時期比較常用,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為盝頂,明、清兩代也有很多盝頂建筑。如北京故宮欽安殿;
|